原因么,却是因为充州那边的情形不大好。
——这么大半年过去了,关于程侯爷的病情,报回来的信除了上次的“时有昏迷”,后面一直是“没有起”。
而令程向腾憋闷的是,他兄长这么大的事儿,他这次竟然请不来假去探看了。
先是朝廷觉得边关有异动,要着练兵呢,正是用人之际啊跑什么跑。后来朝堂上大地震一个接一个,谁都趴窝老实呆着去,凑什么啊。
于是这一向,程向腾基本都在憋着气儿的练那帮兵崽……
而里的皇上,在某个日光晴好的时候,忽然悄没声的摆驾西山大营。正遇上程向腾指挥着两支队伍对练阵法呢。
但见两队望旗而动,令疾行,你来我往厮斗甚酣,呼喝遍野,烟尘遮天……据说当时就把悄悄山观战的圣上给镇了。
程向腾就这么了圣上的。上面一句话,连升两级……
圣上说是好转了,却于完全好了差得远的远的远的很着呢。要不跑西山大营不骑去还摆着驾坐着轿呢,当山路好走咋的。
他肯拖着病就去阅军,当然是因为边关真不好。
唐端谨去了边关之后,一直收拢不好边军,每每奏章回京,都是指责边军里某某将领不服号令不听指挥之类的,甚至将某些损失较重的敌军扰边,都怪罪到那些人上去。
当然唐端谨提到的这些人,在边关,还有一个统一的,叫程家军。
从前,程家军就叫程家军,那自编的番号,是震聋发馈的,是叫嚷来,能让北辰兵裹足不前的。
只是后来程家军从程老侯爷扶持今上登基后,到如今已经过多次整编,尤其现在的程侯爷程向骥领导之后,就再没叫过程家军。至少在兵的来往文书里,在上报朝廷的所有奏折里,再没现过“程家军”这三个字。
但边军知,与边军相关的人也都知,这三个字并没有湮灭。唐端谨他啃不下来边军,就因为程家军虽然整编来整编去,但底仍然是那个铁血的铁板的程家军。
朝廷也因此置了几个人,但绝不可能理一批人。这些人,都是在边关征战驻守多年的人啊,个个都是有军功的人啊。
如今北辰已经从小试探,到现在规模越来越大,从扰边明显变成侵,并且北辰朝廷往边线集结的军队也越来越多。
这个时候,如何能先动他们这些将领?不担心军队哗变也得担心到时无人可用吧。朝廷因此十分手。
程家军并没有因此动到什么骨,但唐端谨为程家的姻亲大舅,那对程家军不动声却不遗余力的指摘,甚至对程侯爷病卧中仍不放权的咄咄不满,这态度相当耐人寻味。
唐端谨为钦差,依旨行事却束手无策,让人怀疑他的能力问题的。他为了自辩而将责任推给程向骥,原也说得过去。
可是实际上,程向骥虽然病得反复昏迷了,但朝廷并没有撤他的职缴他的印,说明他还是边军统帅,人家不阻拦他行事就是遵旨了,并没有义务把什么权利都给他。
再者程家军是个什么形势,皇帝知得相当清楚。所以皇帝若不是专门找茬的,便不会因此怪罪他。你唐端谨能差即可,并没有必要上折对人家刀吧?